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RFID在上海郵政速遞總包處理中的應用

2006-06-07 10:18 RFID世界網

導讀:作為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的子課題,中國郵政于2005年年初在上海郵政局啟動了射頻識別(以下簡稱RFID)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項目,主要內容是在速遞(EMS)郵袋上采用RFID標簽袋牌,通過電子化支局系統、中心局生產作業(yè)系統以及分揀設備實現EMS總包處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在此基礎上,確定中國郵政應用RFID技術的總體方案。該項目已于2005年12月通過初驗,正式投入試運行。本文將介紹項目的實施情況和試驗的初步結果以及應用體會,并展望RFID技術在郵政行業(yè)其他領域的應用前景。

  作為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的子課題,中國郵政于2005年年初在上海郵政局啟動了射頻識別(以下簡稱RFID)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項目,主要內容是在速遞(EMS)郵袋上采用RFID標簽袋牌,通過電子化支局系統、中心局生產作業(yè)系統以及分揀設備實現EMS總包處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在此基礎上,確定中國郵政應用RFID技術的總體方案。該項目已于2005年12月通過初驗,正式投入試運行。本文將介紹項目的實施情況和試驗的初步結果以及應用體會,并展望RFID技術在郵政行業(yè)其他領域的應用前景。

地區(qū):中國上海
頻段:UHF
標簽類型:無源
用戶:中國郵政上海郵政局
實施公司:Symbol

背景

  RFID技術具有遠距離、非“視線”識別、高速、多標簽批量識別、無須人工干預、信息可擦寫、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huán)境等特點,非常適用于郵政生產作業(yè)。因此,在中國郵政第十個“五年計劃”的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中,就已將 RFID技術作為新技術應用的重點之一。 2005年年初,國家郵政局選擇上海為試點,進行了“射頻識別技術在上海郵政速遞總包處理中的應用”實驗。 2005年 12月,項目通過初驗,正式投入試運行。

試驗情況

  上海郵政速遞總包處理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電子化支局的收寄與封發(fā),市內郵路轉趟運輸,滬青平速遞處理中心總包接收、郵袋開拆、散件分揀、總包封發(fā)、總包并堆發(fā)運,市內駁運,虹橋機場及新客站轉運站接收與分揀、干線發(fā)運。RFID識別系統由部署在市內速遞郵件匯集點、滬青平處理中心、虹橋航站、新客站等生產場地的手持或固定RFID閱讀器及相關計算機系統以及在全市郵政支局(所)和各生產場地之間流轉的射頻袋牌及其調撥管理系統構成。

  速遞總包生產作業(yè)要求識讀距離3~4米,且要求在一定條件下多標簽批量識別,因此選擇超高頻頻段的RFID系統。

  從電子化支局封發(fā)到處理中心開拆前,采用只讀的射頻標簽袋牌,附加綁定 6字符條碼信息,通過電子化支局操作時將射頻標簽信息與條碼信息、總包業(yè)務信息綁定的方式,實現了全市約 600個電子化支局原有的基于條碼的信息系統與 RFID系統的有效結合。這樣,在電子化支局,不需要配備射頻讀寫器,并可以利用原有的條碼識讀設備,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了投資。

  在處理中心封發(fā)到各轉運站的總包處理中采用了可讀寫射頻袋牌,實際記錄郵政業(yè)務所需要的 30位總包信息,與現有條碼袋牌信息完全相同,適應郵政干線網信息傳輸要求。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超高頻 RFID標簽的批量識別率尚達不到 100%。因此, RFID系統的實施應與郵政生產的流程組織相結合,揚長避短,尋找能夠發(fā)揮 RFID遠距離、可穿透一般材料、多標簽識讀特點的操作場景。在總包交接中,我們選擇在逐袋卸車過程中進行信息采集;在總包分揀中,選擇在供包工位進行信息采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RFID的識讀率,也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工人的雙手與頭腦,簡化了操作的復雜度,從而在保證作業(yè)質量的同時提高了效率。

  充分利用企業(yè)原有的信息網絡資源,構建分布式的應用信息系統。在電子化支局,實現分布式條碼數據信息采集、射頻標簽 ID與業(yè)務信息的綁定,在速遞處理中心, RFID系統通過數據接口獲得現有業(yè)務計算機系統發(fā)來的接收或發(fā)運郵件信息,在系統內完成數據的采集和數據轉換,并將閱讀的業(yè)務數據傳遞給相關的業(yè)務系統,從而實現與現有業(yè)務計算機系統的有機整合。通過 RFID在速遞總包處理全過程的應用,實現了總包信息的多環(huán)節(jié)自動勾挑核對和自動分揀處理,實現了實物流和信息流的全過程統一。

實驗效果

  ★裝卸車識讀率 99.4%,分揀識讀率 100% (初驗測試值)。

  ★處理中心內部速遞作業(yè)和總包分揀處理可提高效率約 20%。

  ★實現了交接時的信息自動核對、分揀時的信息自動采集。速遞部門與郵運部門交接環(huán)節(jié)實現了即交即清。

  ★實現了各環(huán)節(jié)郵件處理時間信息的自動采集,支撐了物流網絡優(yōu)化。

  ★完善了速遞總包跟蹤查詢的環(huán)節(jié),避免了郵件延誤和丟失,方便了質量考核,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此外,RFID在上海速遞應用的效益不僅體現在作業(yè)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而且由于 600余個支局(所)每天可以循環(huán)使用射頻標簽而不再使用一次性的條碼標簽,每年通過節(jié)省一次性條碼標簽的材料、設備損耗及人工成本可以減支32萬元,預計射頻系統的投入可以在 5~6年內收回。